Search

【#教育思考】19: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  (芳瑜)

李崇建老師,是引領我接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教育思考】19: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  (芳瑜)

李崇建老師,是引領我接觸「薩提爾」的重要人物,也啟發並影響了我的教學慣性、教養理念,甚至我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觀點。

這部影片是五年前的TED演講,剛好是我初識「薩提爾」的時候,從此,我才開始更深入的了解、重視「情緒教育」。

—————以下節錄自影片—————

「你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?」
大人:可以啊!我當然允許孩子成為自己啊!

「你允許孩子有自由的意志嗎?」
「他可以自由的選擇他的職業、性向嗎?」
大人:⋯⋯

「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意見,他可以自由的表達嗎?」
「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,他可以認識自己的情緒嗎?」
大人:⋯⋯

小孩生氣的時候,大人說:
「你不要再生氣了。」
「你如果再生氣,爸爸就要生氣囉!」

一個從小不被允許認識自己、承認自己生氣的人,他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大人?

一個大人面紅耳赤,講話非常大聲,但他說:
「我沒有生氣!我只是講話比較大聲而已啦!」

小孩難過的時候,大人說:
「你不要想那麼多,不要難過了。」
小孩害怕的時候,大人說:
「你不要害怕,沒什麼好怕的。」
小孩沒信心的時候,大人說:
「你要相信自己,你一定可以的!」

不能接受自己難過、害怕,要怎麼相信自己呢?
這樣的小孩長大成人,他跟他的情緒失去了連結,他不認識自己。

媽媽問女兒:
「你想吃什麼?什麼都可以。」
爸爸問兒子:
「你有什麼想法,你可以說啊!」

孩子要相信的,應該是大人的表情,還是相信他的言語?
孩子要回答的意見,是大人心裡面的意見,還是他真正自己的意見?

─────

我談情緒的文章很多,但那都僅限於個人的經驗與省思,不如請大師「親聲」出馬,用他溫和從容的語調、貼近生活的舉例和深刻動人的敘述,比起文章或書籍,更能讓大家快速而直接的體會薩提爾的魅力。

不得不說,我昨晚再次含著眼淚看完影片,和我每次讀起李崇建老師所寫的文字一樣,感觸甚多。

這部影片,我大力推薦給:
#所有的家長和教師、
#每一個不被接納的孩子、
#每一個內心有傷的大人。

#歡迎分享影片在留言處
#歡迎深入閱讀老師的書籍

—————

🔸延伸閱讀

📌觀點的選擇──是任性或是愛?  (芳瑜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92824865593128/

📌我們在愛裡自由  (芳瑜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93472458861702/

📌一致性──最理想的應對姿態  (芳瑜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305911554284459/

📌大人沒有明說,其實孩子都明白  (芳瑜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350488876493393/

📌有時候,你只是需要被溫柔的承接  (芳瑜)
https://fb.watch/6lkr2Kxqm3/

📌改變自己,或許是改變一切的起點  (芳瑜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371066474435633/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我們」是暘斌與芳瑜夫婦 「老師」是我們的外在標籤 「不只是」指標籤以外對自己的期待與追求 歡迎在終生學習的道路上與我們同行
View all posts